当前位置:
首页 - 医保新闻 - 正文

长胖不只是因为“多吃少动”!你根本不知道,长胖的原因有多离谱

长胖不只是因为“多吃少动”!你根本不知道,长胖的原因有多离谱

来源:不详 | 编辑:亮 | 发布时间:2023-05-30 | 栏目:医保新闻 | |
小李从小身材就比同龄人壮硕,在成年之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,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越来越胖。现在35岁的他体重有135公斤,但他的身高只有160cm。
 
由于肥胖的原因,导致他的身体出现了一系列的异常,但他控制不住自己的嘴,减肥一直没有成功。
 
上周开始,小李出现了心慌、气紧等不适症状,送往医院时已经出现了呼吸衰竭。医生当机立断把他转入了重症监护室,期间还上了呼吸机等救治措施,这才让小李转危为安。
 
事后,医生告诉小李的家属,虽然暂时脱离了危险,但小李的身体还是如“定时炸弹”一般,要是没有及时减肥的话,再次出现呼吸衰竭只是时间问题。
 
经此一遭,小李才真正认识到肥胖的危害,下定决心要好好减肥。
 
 
 
 
一、“一胖毁所有”?肥胖的后果被低估了
 
据《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(2020年)》中的数据显示,肥胖和超重是我国最突出的营养问题之一,我国成年人超重的比例为34.3%、肥胖比例为16.4%,总体人数已过半。
 
《柳叶刀》对我国群众肥胖问题进行了总结发现,过去30年时间里我国群众的肥胖比例激增:成年人1982年的超重、肥胖比例分别为5.4%、0.1%,到2015~2019年时,该比例上升至了34.3%、16.4%
 
而肥胖带来的不只是体重和外形的变化,后果可能比你想象中还要严重——
 
 
 
 
截图来源:The Lancet Diabetes & Endocrinology
 
The Lancet Diabetes & Endocrinology上曾发表过一项研究,研究人员对两项芬兰队列研究内涉及11.4万余名年龄在16~78岁的人群进行了平均12.1年的随访,同时还对英国生物银行内49.9万年龄在38~73岁的成年人进行了11.8岁的随访。
 
根据受试者的BMI值分为了4组,肥胖组BMI值≥ 30、超重组BMI25~29.9、体重正常组BMI18.5~24.9、体重不足组BMI<18.5。
 
通过分析发现,肥胖与内分泌疾病、心血管疾病、心绞痛、心肌梗塞、心力衰竭、消化系统疾病、皮肤病等21种疾病的发生之间存在相关性。
 
此外,研究人员还发现了几点:
 
①芬兰的队列中,研究人员发现肥胖会导致全因死亡风险增加32%,其中3级肥胖(BMI≥40kg/m2)的人群死亡风险会增加90%;
 
②相较于健康体重的人,肥胖人群至少罹患一种相关疾病的风险会增加2.83倍、2种的患病风险为5.17倍、罹患复杂多发病的风险会增加12.39倍;
 
③芬兰队列中,75岁健康体重人群多发病的比例,肥胖人群在55岁时就达到了,且随着年龄的增加,这些影响也会持续存在。
 
 
 
 
二、长胖是因为吃太多?可能和你想的不同
 
可能在大众的认知中,认为肥胖就是吃得太多、运动太少导致的,那少吃点不就能减肥/不变胖了吗?
 
不可否认的是,不良饮食模式与习惯和肥胖之间有很大关系。如长期食欲旺盛、摄入过量高脂肪食物以及食物总量摄入过多,均会导致身体摄入过量的能量,最终诱发肥胖。
 
除了上述的膳食因素外,进食速度过快、进餐次数少、节食等不良的饮食习惯也容易引起肥胖。
 
 
 
 
除此之外,一些“帮凶”也可能会加速肥胖。
 
1、私家车太多
 
《预防医学》上的研究指出,相较于每日驾车时间<15分钟的,驾车时间>1小时的人群BMI值平均高了0.8,腰围平均多了1.5cm。
 
长期驾车会导致心血管、代谢疾病的发生风险增加,且容易引起身体出现局部、整体性的肥胖。
 
2、肠道菌群影响
 
肠道菌群对于脂肪合成相关的基因表达有一定的影响,该基因被称之为fiaf因子。肥胖人群体内的fiaf因子长期处于关闭状态下,会导致脂肪无法有效消耗,还会促进体内脂肪的合成。
 
 
 
 
三、这3个标准不达标,该减肥了
 
肥胖与健康之间息息相关,我们该如何去判断自己是否肥胖呢?不妨参考以下3个指标:
 
腰围:男性应<90cm、女性<85cm;
BMI:成年人BMI≥24为超重、≥28为肥胖;
腰臀比:男性应<0.9、女性<0.85。
有些时候心里明明想着减肥,嘴上却吃得停不下来,这是为什么?最新研究发现了原因。
 
澳大利亚加文医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在《细胞代谢》上发表了一项研究,研究指出,肥胖的人群会驱动食欲,而食物又会导致肥胖,形成恶性循环。
 
研究人员分析,这是因为人体的大脑内有一组细胞,在体内脂肪过剩时会启动变化,产生刺激食欲的分子让食欲变得更为旺盛。
 
 
 
 
什么方法减肥最有效,其实还是那6个字——“管住嘴、迈开腿”。
 
在饮食方面,要注意多吃高蛋白的食物,可适当增加鸡蛋、鱼肉的摄入,同时注意减少主食的摄入。
 
建议将米面等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减少至总热量的20%以下,吃饭的时候还要注意细嚼慢咽。
 
在运动锻炼方面,则要保持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锻炼,可选择快走、慢跑、骑自行车等有氧锻炼或深蹲、俯卧撑等无氧锻炼交替进行,注意运动要长期坚持。
 
 
 
 
肥胖会给健康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,对此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,及时进行减重,避免因肥胖而影响健康。广州医保卡套现
  • 推荐文章
  • 热点文章
    暂无该类文章